top of page

[讀書心得]修道之路:一貫道的殊勝與人生體悟


修道之路

~一貫道的殊勝與人生體悟


◎宏教分壇教仁區 林瑞苓

感念天恩師德、祖師鴻慈、老前人聖靈護佑、前人及各位點傳師的慈悲提拔,讓後學今天有機會在這裡報告且撰寫研究所心得。

從小,後學生長在一貫道的家庭中,這樣的環境讓後學從幼時就接觸道場文化和修行。後學還記得,在學齡前的日子裡,後學和哥哥假日時常會隨著媽媽到宏宗過夜,前賢給予後學滿滿的愛與關心,也讓我們結識了許多朋友,一同參與各項活動。

家中的佛堂更是後學每日修行的地方。在父母的啟蒙下,後學學會了拜香的正確姿勢和佛規。另外,家中也非常重視經典的學習。後學記得,美如老師透過遊戲的方式教導我們背誦經文,讓這樣的學習既有趣又有成效。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只讓我深深體會到經典的偉大,也間接提高了後學的學業成績,增強了我的記憶與閱讀能力。

青少年階段,後學和哥哥更是活躍地參與各種道場的活動,特別是青年營。後學認為,這樣的戶外活動對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有著莫大的正面影響。籃球比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透過這樣的活動,後學不只學會了與人合作的技巧,更深刻體會到在比賽中的禮儀與風範比勝負更為重要。

另外,佛堂有開設烹飪班,我認為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學習下廚是一種承擔責任的表徵,料理之中也有先後順序,如何控制火候、翻炒技巧都是值得學習與成長的事,俗語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啟發我對於烹飪的好奇心,父母不在家時,可以獨自下廚與料理給長輩享用,獲益良多。

於今年七月中,後學與哥哥首次參與敦化班,一開始對於多日的活動,有些許的抗拒,擔心自己無法放下手邊的學業,但考慮再三後,我還是決定全心參與。多數道親都是第一次參班,在第一天入班的晚上即複習三寶,為敦化班做了個開端。隨後就進入休息,預備迎接第二天早晨5:30的課程,因為改變睡眠時間不容易,所以第一天的夜晚難以入眠,但我內心想著嘗試新體驗也是一種學習,緊接著是第一天的課堂,首先是靜坐課程,由蔡水發點傳師帶動操讓我感到身體逐漸暖和,早晨的心靈最為清淨,屬於歸零的狀態,因此在靜坐過程中心中沒有任何雜念,但因為起得太早,我也稍微有些睏倦。

進入第一堂課由姜燕發壇主演講的「人生真諦」,生與死,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遙不可及且充滿迷惘的課題,也對此避而不談,但事實上,生老病死是萬物的自然循環,隨著每一天的過去,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生命都在默默地流逝,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頁。生命的時間確實有限,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不能豐富其內容,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確實可以透過不斷學習、經歷和愛,來擴大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因此,正是世尊所言:「天上地下唯道獨尊,古往今來生死事大。」這句話提醒我們,尋找和理解道,這個宇宙的絕對真理,是我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追求。只有真正了解「道」,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命,使其更加有意義。

接續下一堂課,由陳燦德壇主引領深入探討了「一貫道的殊勝」,在這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心靈煩惱和焦慮不斷增加,迫切需要尋找內心的平靜。許多人會選擇不同的宗教或方式來獲得心靈的慰藉,但一貫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鼓勵人們回歸本心本性,不必四處尋求,而是深入內心,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出發,進行自我修行。在得道的過程中,我們需具備「根基」、「祖德」和「因緣」三大要素。後學在此要特別感謝後學的父母,因為他們讓後學在年幼時就認識到生死輪迴的三寶,為後學未來的修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石。隨著一貫道的發揚,眾多的領導者和老前人,如一貫道總會的十八組線,都在推動大道場的制度和風範,使其日益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後學家的佛堂在民國97年由父母親創立,名為「林氏(竹北)佛堂」。安壇當天點傳師手中的大把香上面的香火,顯化濟公老師,濟公老師拿一把扇子的樣子顯化道喜安壇,表示對安設佛堂的欣賞和祝福,這使我深深體會到安設佛堂的意義,每天都能感受到佛光普照,享受神聖的庇佑。

後學非常感激前輩們的指導,讓我更加珍惜這難得的修道機緣。孟子曾說:「天下溺,援之以道。」生活中,如果遠離了道,我們會遭遇無數的困惑和挑戰。例如,我在大學時因學業繁重和地理位置遠離,逐漸脫離了道,迷失在物質的追求中,盲目地認為這是快樂的源泉,但當我深陷其中,卻發現這樣的追求並不會帶來真正的滿足。

佛陀提到,六根與六塵的交互作用會產生種種的執著和煩惱。心境一旦受到這些執著的影響,就會失去方向,無法找到回家的路,因此後學要學習從放下中去除身心、學問、名利等煩惱,由四個方法開始著手,第一,「常持三寶」,收攝六根,降伏妄心,運用三寶的過程中能夠讓心境放下、歇下進而吸取宇宙間大的正能量。第二,「轉念:改變心念」,面對人之常情要懂得念頭轉個彎,一切就會大不同,俗話說的好「念轉」則「運轉」。第三,「懺悔」,根據《六祖壇經》上說:懺是懺其前愆;悔是悔其後過,懺悔是在承認並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之後,願意承擔責任,從字面上看來,兩個字皆有「忄」的部首,說明「誠心」的重要性。第四,「修道三不離」,不離佛堂佛光普照,正能量加持;不離經典,聖賢仙佛的智慧結晶、對照;不離善知識前賢廣結善緣、見賢思齊。

關於後學的自我省思,考高中時期每日面對課業繁重的壓力,期望能考入國立大學的我,每天努力學習,甚至利用課後時間補習。但大考結果卻不如預期,只能進入私立大學。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化為烏有。然而,大學生活為我帶來了新的轉機,我發現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並決定轉換科系。雖然這意味著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我從未後悔。

大二那年,後學遇到了我的班導師,他不僅是我的教授,更是我的人生導師,他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能夠提早進入實驗室進行研究。在這段時間裡,後學學到的不僅僅是學術知識,更多的是如何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有了如此紮實的培訓,使後學在大四能夠順推進畢業專題與報考研究所的目標。

報考研究所時,後學面臨了又一次的挑戰。儘管後學全心全意地製作作品集和努力練習面試技巧,最終的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當時,後學感到很沮喪,但是,當後學決定放下它、接受它、處理它,並努力去適應新的學校環境時,意外的奇蹟出現了。第二志願的學校向後學告知有多一個錄取名額,於是後學毅然決然直接接受如此不可思議的機會,第一時間也與父母親報喜,他們說是上天最好的安排。這次的經歷使後學深深體會到,道真、理真、天命真、業力真、功德也真,正如老前人曾慈悲:遇事要轉身,心悶會歸真,念念感天憫,許爾道行深。讓後學覺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有克服不了的心境。

接下來,後學要分享一下對敦化班的感想,其中最值得紀念的是第二天的最後一堂課,是由後學的父親講述天恩師德(二),分享我們的逆境考驗,如何放下的故事。當時身為子女的我們坐在講座下,聆聽父親述說他一路走來的人生故事,彷彿一同坐上了時光之船,回顧一路的坎坷起伏,有歡笑也有淚水,正如俗話所說,無風不起浪!正是經歷風雨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或許這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考驗,為我們的人生上了一堂重要的課程,為此後學也在父母親身上見識到修道、了道的殊勝,他們對於逆境能夠轉念進而做到「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並具有來自生命與真理打成一片的行動力,貫穿人天、利濟眾生,普渡收圓,因此人生事事皆無常,惟有功德永相伴,故人人當能以慈悲、歡喜、無相之心來眾生為服務。最後,後學想要深深感謝後學的優秀父母親,始終支持後學做任何的決定,讓後學有今天的成就,同時要感謝長期陪伴後學的所有前賢和點傳師,是他們的慈悲與教導,讓我有機會學習修道、行功了愿,真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非常滿足與感恩,感謝慈悲。

圖:左一為林瑞苓同學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