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5(六)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12:莫夜郎自大,要奮發圖強。
【註釋】
夜郎自大:夜郎為漢代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國,其國王不知漢境的廣大,竟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典出《漢書·卷九五·西南夷傳》。後以夜郎自大比喻人閉關自守,孤陋寡聞,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原文解說】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則不敢虛驕矣;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譯文】
明白自己有多少內容,就不敢妄自尊大。想到不發憤圖強的後果竟是如此慘淡,就該振作起精神,努力奮發。
【成語釋義】
成語「夜郎自大」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漢武帝時,為了加強同南方各部族的聯繫和尋求打通到印度的道路,曾派使臣王然於、唐蒙等人,往西南尋求通路。
使臣到了滇地(雲南),滇王當羌(人名)問:「漢朝和我們相比,哪個大?」後來,使臣到了夜郎國,夜郎王也是這樣問。原來他們對漢朝的情況很不瞭解。唐蒙建議:要征服南方,必須首先結交並安撫夜郎國,作為進取南方之路。漢武帝採納了唐蒙的建議,派他率領一萬多人,運送大批禮物,由長安到夜郎,以便安撫夜郎國,並將夜郎國改為漢的郡縣。
史稱夜郎國王名叫竹多同,唐蒙見了夜郎國王后,便向他轉達了朝廷的意願,以封侯和把他兒子作郡守為條件,並贈送了華麗的綢緞等禮物,提出改夜郎為郡縣。使臣告訴他說漢朝有十個州府,每個州府又有許多縣,夜郎的國土,只有漢朝一個縣那麼大。夜郎國王聽後,這才同意改為漢朝的郡,受封為夜郎侯。
●【賞析】
「身份」並不專指社會上的身份地位,因為社會上的身份地位是很明顯的。在公司為屬下職員的,總不至於在上司面前驕傲自大,即使有,也很少見。這裡原文所講的身份,主要在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涵養和可貢獻之價值,並對所處的環境知所進退,有一種清楚的認知。
人貴自知,然而「自知」卻是最難的。有許多人小有才能,就自以為了不得;有的人沒有什麼能力,卻十分傲慢。殊不知這就像站在凸透鏡前,將自己照得很胖;又像癩蛤蟆脹大了肚子,自以為很大,別人看起來無非是笑話。這正像是井底之蛙,不知天有多大,以為天就是他們從井底向上看到的小小井口那麼一點大。連一點基本常識都沒有,怎麼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呢。
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會不斷的精進、充實自己,而不會夜郎自大。當我們看到那些在年輕時不肯多努力的人,到老一無所成,或徒自嗟歎,或晚景淒涼,這就應了一句俗話說:「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再反觀我們自身,若是再不努力,時光易逝,轉眼也與他們一般,不禁要暗自惕勵,趁著年輕,好好立下志願,努力去完成,免得落到與他們一樣的下場。
《論語 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又,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可見孔聖人從小並不是一帆風順,直到十五歲時,立定人生方向,志於學,智慧早發,三十歲就開始令名在外,收徒教授學生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長才及為政以德之輔佐君上專才,展現推行仁道治國的天心聖意。其儒家思想亦成為華人之傳統文化精隨,流傳至今已超過兩千五百餘年而不墜,這是志堅意決、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召、天地相輔所致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