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題論述]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千處祈求千處現

苦海常作度人舟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理事長

王寶宗前人

最近因為玉山寶光聖堂「景德文化大樓」即將峻工,故想利用此機會將道場景觀作一整體規劃,希望透過道場的莊嚴性,有助益於眾生正法的攝受與心性的解脫。在前賢推薦下,後學(筆者)前往新北市金山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參訪,希望透過宗教道場參觀的機會,了解各宗教道場願景、組織文化與宗教的趨勢與發展。


後學本期想和前賢聊聊參訪後的心得與感想。


從臺南南化長驅至新北金山,抵達「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後,馬上有法鼓山義工前來親切招呼、帶領與解說,進入到山門(註1) 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三門上懸掛「觀音道場」,後學腦海中突然浮現〈觀音菩薩偈〉:「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一語。


在現場馬上有同行參訪的前賢提出問題:為何「法鼓山道場」又稱「觀音道場」呢?法鼓山義工引用聖嚴法師《法鼓山故事》一書中的自述,云:「法鼓山為何名為觀音道場,而要在三門上懸掛『觀音道場』四字匾額?這除了是我聖嚴一生修行觀音法門獲得許多感應,同時也由於觀音菩薩的靈驗,使得法鼓山這塊土地與我僧俗四眾結緣;特別是這塊土地上原先就有一座觀音殿所供奉的玻璃纖維觀音巨像,今已翻成銅像,為供於山端的開山觀音。」(註2)


而園區由下至上供奉三尊觀音,引之如下:


一、開山觀音

「『開山觀音』坐鎮坐守,居高臨下,感應事蹟豐富,久為當地民眾及外縣市信眾祈願膜拜的信仰中心。沿著這條觀音信仰的命脈,法鼓山新鑄了另外兩尊觀音銅像,一尊是供於祈願觀音殿內的『祈願觀音』,一尊為聳立於象山鼻駝峰上的『來迎觀音』;此三尊觀音像,幾乎是由山頂至山麓,座落於一條垂直線。⋯⋯」聖嚴師父說:「『開山觀音』特別神聖、特別靈驗,對法鼓山信眾也是特別重要。這點一定要提醒,如此一來,參訪的民眾就會起恭敬心、敬仰心,願意跟著大眾一起拜觀音、念觀音、繞觀音了。」


二、來迎觀音

「『來迎觀音』,意思是觀音的本尊報身;是永遠不動不移地住於佛國淨土,也只有對聖位的佛菩薩作伴侶。觀音的千百億萬化身,是隨處祈求隨處現身的,也是主動到人世間來救苦救難的。不論是善人或惡人,不論平時信不信觀音,只要在危難時希望得到觀音的救助,觀音隨時隨地都會以妙化身在你身旁出現。這樣的觀音,就是隨時隨地主動來迎接你、歡迎你,使你平安,使你脫離各種苦難,因此稱為『來迎觀音』。」


三、祈願觀音

為什麼稱「祈願觀音」?因為「願」是有次第的,有「祈願」、「許願」和「還願」這三種次第。(註3)

聽了這些解釋之後,讓後學非常有啟發,也感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悲願。


觀世音菩薩一直是臺灣民間最受崇拜的神祇之一,《法華經.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慈悲應化的願力,其慈悲濟世的偉大精神,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慈悲。菩薩無處不在,聞聲救難,有多少人祈求,就給多少人救濟,所謂「有求必應」,所以人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無論何時何處,一切眾生若遇任何恐懼、災難、危險、迷路病變、煩惱業障,若能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必能感得菩薩「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悲願,應驗化解。


關於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在出家隨寶藏佛修行時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寶藏佛即為他授記並命名「觀世音」。


另外,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與佛陀有一段對話:「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億眾生受苦惱,聞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因緣,名『觀世音』。」再次從「觀世間苦難的聲音、尋聲救苦」這一點上解釋了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


而其救苦救難的故事,為何會深入人心呢?引之如下:


楊柳觀音,是觀音菩薩卅三應化身之一,也是觀音菩薩第一次顯化之身。一日,觀音菩薩來到中州地區,欲度化太室山百姓。當夜,現出莊嚴寶像託夢給當地居民,說道:「近日觀音菩薩要經過此地,點化有緣人,拯救苦厄,能不能遇到,就看誠心與否。」


第二天,百姓相見時紛紛談論夜裡做的夢,發現大家夢見的都一樣,無不感到驚奇,並懷著希望等待菩薩降臨。其實菩薩化身為討飯老婦在這裡已好多天了,此時這地區正天旱無雨,田中禾苗就快要枯死,城裡的人們都很恐慌,見著這位老婦來要飯,都說眼看自己就要沒飯吃了,哪有東西再給討飯的吃。


老婦乞討了多天,竟沒要到一點東西,不禁嘆道:「唉!水旱雖是天災,到底也還是由人自找,當官的少做壞事,百姓尊天敬地、多行善事、戒除爭鬥、皈依佛門,上天怎會降災呢?我這可憐的老婆子,到此地求化數十人家,也求不到一粒米,可見這裡的人全無向善之心,這樣還能不遭災嗎?」


此時,有位老人名叫劉世顯,聽到老婦的感嘆,覺得老婦說的有理,不覺心頭一振,心想莫非這老婦是菩薩的化身。於是向前和老婦說道:「老人家,您說得很有道理,若依您所言,此地人心不向善,故招來天災,要是大家都改過自新,是不是還能得救?」觀音菩薩化身的老婦答道:「天心最為仁慈,只要肯誠心悔改,上天不會不容的,眼前的災難怎會不可救呢?」


劉世顯一聽此言,斷定此老婦是觀音菩薩,倒地就拜,說:「菩薩在上,多承菩薩顯化指示,願菩薩大發慈悲廣施法力,普降甘霖,救得本地的旱災,弟子自當建立佛寺,供養菩薩,同皈佛門。」觀音菩薩聽了他的話,很高興,便對劉世顯說道:「難得你有心,能這樣至誠無私,只是此地貪官當權,百姓冥頑不靈,應讓他們眼見為實較好。午時三刻,我將在太室山顯化,施法降雨,以解此地旱情,請你告訴附近百姓,到時觀看,讓他們親眼目睹佛法無邊,以堅定他們的信心,你再善言勸導,就容易感化了。」


於是,劉世顯便將遇見菩薩的事告訴眾人,並告知菩薩要在明日午時三刻顯化寶像,施法降雨。眾人聽了莫不喜出望外,等著看菩薩顯靈。是日午時三刻,只見太室山頂悠悠升起一片白雲,忽然白雲中間拉開一條線,觀音菩薩於雲頂現出了丈六金身,手中捧著羊脂白玉淨瓶,瓶中有甘露,插著柳枝,赤著雙足。忽見觀音菩薩手執柳枝,蘸著甘露,向四方有田禾處一陣揮灑,霎時天空雲氣四合,雷聲滾滾,大雨如注,菩薩此時方悠然隱去。


後來人們才知道,在雷雨中貪官奸商被雷電擊倒。從此這一方百姓虔誠信佛,並募資在菩薩顯身處建立寺廟,廟中塑觀音大士像,因顯化時手執柳枝,所以世人稱此次顯化的菩薩為「楊柳觀音」,表示觀音菩薩對眾生懷有慈悲之心,眾生如做錯了什麼事,只要誠心改過就會得到菩薩的原諒與仁愛。(註4)


最後,後學最大的感想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自性佛,每個人都要時時發菩提心,最重要是「捨己為人」的那顆心與仙佛無異,如同〈觀音菩薩偈〉所言:「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亦如同聖訓〈白陽弟子的使命〉所言:「論先天,論聖事,你們的責任是度盡眾生,達本還源,使眾生能超生了死,返回理天;論後天,論人事,你們的責任是要完成世界大同。」期待各位前賢都能時時發大慈悲心,度人救苦,為三佛收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附註】

1.山門,指寺院或寺院的大門或山居之門、山的入口。佛教將空門、無相門與無作門稱作「三門」,後泛指寺院的大門,即山門。「三門」三解脫門,禪剎七堂伽藍之一,是漢傳佛教佛寺建築中的大門建築名稱。北宋類書《釋氏要覽》卷上《住處》曰:「凡寺院有開三門者,只有一門亦呼為三門者何也?佛地論云: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大宮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脫門謂空無相無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門入也。」山門又作山寺,為寺院之別名,猶如沙門。參見:

https://reurl.cc/OEdDR7。

2.《法鼓山故事》頁17,聖嚴法師口述,胡麗桂整理。

3.同前註,頁17~20。

4.故事引用:

https://reurl.cc/x1dXvz。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