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題論述]生命的安頓(上)

◎王寶宗前人

隨著科技不斷快速奔馳,人類面臨新風險與壓力的挑戰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導致許多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發生。


近來常在新聞報導上聽到,社會上有一群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困惑,時常感到生活沒有樂趣。(註1)此時後學(筆者)開始思考:為什麼社會越進步,人們反倒會覺得人生越迷惘呢?又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一貫道場有沒有辦法給予一些明確的指引,使生命得到安頓呢?


關於第一個問題,發生的現象,許多專家解釋:或許從小到大很少真正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方向及目標是什麼。多數人遵從努力讀書、工作就職、結婚生子的人生路線圖,從學校畢業後,生活大部分時間被工作分割,結婚後又多了家庭的照顧。


隨著人生的角色扮演一路轉換:兒女、學生、員工、父母……等,但好像未曾真正扮演過自己。漸漸地就忘了內心真正的需求,時間久了,對生活越來越力不從心,一天過一天,也無法找到生活的意義,這或許是感到迷惘所經過的路程,然而生活迷惘時的可能原因:生活總是很忙,沒有花時間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和他人比較、很少思考並且提問、太在乎別人的意見、為別人而活、思維固定……等。


簡言之,就是不了解自己、不認識自己、太少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導致了人生迷惘的困境。


倡導身心靈平衡的專家認為:想要幫助自己走出迷惘,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後學曾看到一篇網路文章,「形象的」說明人生困境,引之如下:


毛毛蟲都喜歡吃蘋果,有四隻要好的毛毛蟲,長大了,各自去森林裡找蘋果吃。

1、第一隻毛毛蟲: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一隻毛毛蟲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一株蘋果樹下。他根本不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不知道樹上長滿了紅紅的、可口的蘋果,當他看到其他的毛毛蟲都往上爬時,他也稀裡糊塗地就跟著往上爬。沒有目的,不知終點,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種蘋果,也沒想過怎麼樣去摘取蘋果。他的最後結局呢?也許找到了一顆大蘋果,幸福地生活著;也可能在樹葉中迷了路,過著悲慘的生活。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的蟲都是這樣活著的,沒想過什麼是生命的意義,為什麼而活著。


2、第二隻毛毛蟲: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隻毛毛蟲也爬到了蘋果樹下。他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確定他的「蟲」生目標就是找到一棵大蘋果。問題是他並不知道大蘋果會長在什麼地方?但他猜想:大蘋果應該長在大枝葉上吧!於是他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時候,就選擇較粗的樹枝繼續爬。於是他就按這個標準一直往上爬,最後終於找到了一顆大蘋果,這隻毛毛蟲剛想高興地撲上去大吃一頓,但是放眼一看,他發現這顆大蘋果是全樹上最小的一個,上面還有許多更大的蘋果。更令他洩氣的是,要是他上一次選擇另外一個分枝,它就能得到一個大得多的蘋果。


3、第三隻毛毛蟲: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三隻毛毛蟲也到了一株蘋果樹下。這隻毛毛蟲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蘋果,並且研製了一副望遠鏡。在還沒有開始爬的時候,就先利用望遠鏡搜尋了一番,找到了一棵很大的蘋果。同時,他發現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種不同的爬法;但若從上往下找路時,卻只有一種爬法。他很細心地從蘋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處的位置,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於是,他開始往上爬了,當遇到分支時,他一點也不慌張,因為他知道該往哪條路走,而不必跟著一大堆蟲去擠破頭。例如:如果他的目標是一顆名叫「教授」的蘋果,那應該爬「深造」這條路;如果目標是「老闆」,那應該爬「創業」這分支。最後,這隻毛毛蟲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為他已經有自己的計畫。但是真實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毛毛蟲的爬行相當緩慢,當他抵達時,蘋果不是被別的蟲捷足先登,就是蘋果已熟透而爛掉了。


4、第四隻毛毛蟲: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隻毛毛蟲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蟲,做事有自己的規劃。他知道自己要什麼蘋果,也知道蘋果將怎麼長大。因此當他帶著望遠鏡觀察蘋果時,他的目標並不是一顆大蘋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蘋果花。他計算著自己的行程,估計當他到達的時候,這朵花正好長成一個成熟的大蘋果,他就能得到自己滿意的蘋果。結果他如願以償,得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蘋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註2)


*附註

1.關於生命的這種狀態,又被稱為是「意志消沉」。這個詞彙是社會學家科瑞凱斯 Corey Keyes 在西元二○○二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一種空虛與停滯不前的狀態,形成了「一種安靜且絕望的生活型態」。

2.節錄自:https://reurl.cc/2W7k2n。

(續下期)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