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迴響]劉欣柔師資研習營心得分享

2024師資研習營心得分享

◎教定區 劉欣柔

    安東四大志業「文化、教育、慈善、傳道」,教育為我們道場相當重視的一環,透過教育讓孩子們、家庭都能感受到經典文學的其中奧妙,但對於教育我們始終都在給予,孩子們吸收了多少?而給予孩子們持續坐在這裡聽經講課的動力是否一直如此豐沛不易改變?

    在這個便利快速的時代,學習變成稀鬆平常的事情,孩子幾乎從小學就在使用電子產品上課、做作業,文本逐漸被替代掉是為了環保亦是為了便利,而這種便利卻使我們彼此之間距離越來越遠,現在的年輕人們越來越少使用「語言」做互動,而我們又該如何將我們與他們的心連接在一起,讓他們願意對我們產生些樂趣呢?在這次的課堂中,陳姵璇壇主說:「人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我們在接近孩子的時候怎麼打破科技產品給予他們的保護障走進他們的內心?我們真的去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嗎?壇主的一席話敲碎了後學的教育觀念,我們自己感動了嗎?而我們只為了感動自己還是要感動他們?大人不間斷的為孩子付出這麼多是否是他們真的需要的?又或許他們需要但他們並不想要呢?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需要成就感,有些人來自成績又或者來自大人的讚賞、他人的注視,許多種模式都能夠有人從中獲得成就感,但我們思考過在道場的孩子的成就感來自於何處?

    這次師資研習營主軸為「團結、成長、智慧」,透過陳姵璇壇主「尋心之旅 相伴同行」為開頭,讓我們先去省思平常在帶領孩子時我們設計了許多好玩有趣動人的課程,但他們內心真正的心聲我們有去聆聽嗎?有去接住他們的心聲嗎?這次的課程不間斷的讓我們學習團隊合作精神,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先彼此有足夠的向心力才能夠將一件事情完成,在陳姵璇壇主分享完課程後我們內心充滿悸動的狀態進行了教學演示,提取我們時常設計課程的方向,讓我們實際去討論、演繹在和孩子互動的模式,帶領不同年齡的師資習慣的用語會有所不同,而我們也透過互相觀摩去參照適合自己平常和孩子該有的模式以及是否有我們忽略該調整之處,在實際演出戲劇的情況可以清楚看到平常自己和孩子們互動的模樣,平日不會去在意的細微之處也在這次透過不同角度觀察到更多。

    晚會「大話西遊」將西遊記和讀經內容作結合,活潑生動讓人印象深刻,過程中的互動相當豐沛,這也讓後學深刻學習到,故事不是講解多生動而是有充足的互動才能夠讓人有所心動。後學平日和幼兒的互動雖然足夠,但在講述故事時卻缺少了有趣的問答穿插在其中,而這次的話劇使後學學習到了一個寶貴的經驗,並會嘗試貫穿在日後的教學裡面。

    第二天的團康活動也給予我們許多的點子,節奏和肢體是最讓人能夠將目光集中的,而在這次的團康中穿插了帶動唱,音樂的韻律能快速讓我們專注並隨之搖擺,不用多麼激烈的動作便能夠達到滿滿的氛圍感。也在其中可以發現,每一個活動、課程都需要團隊,而在團隊中不能畏懼艱難,在一個團隊中總會有人擔心失敗,但也總會有一個人出來引導大家,不同性格的人聚在一起便會有精彩的火花,在許多組別爭相上台嘗試挑戰「站在高崗上」,可以看到每個人在這當下都聚精凝神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平日在帶領孩子的時候也要去思考什麼樣的活動能夠讓孩子們互相快速炒熱氣氛並且凝聚向心力,一個團隊若沒有熱情就很難有向心力,而沒有向心力的我們就會成為一團散沙,大家便會先在自己心中定義「不可能」,但這兩天的課程都提醒著我們並且鼓舞著我們建立「信任」,在團隊中有信任大家就會接住彼此的狀態。

    回歸到第一堂陳姵璇壇主的課程,「情緒」是我們人都會有的,不分年齡、身份都會有各自的情緒,因此我們要練習認識這些情緒並且去發現他、面對他、擁抱他,面對孩子們亦是如此,當我們真的有認識情緒,也才有辦法去包容孩子拋出來的各個問題,我們接住了他們,自然而然就能走進他們的心裡,進而和他們以朋友的角色互相學習成長,大人們也不例外,這或許就是我們在道場所常被感動到的「認同感」,也才是一家人彼此護持的模樣吧!


Komentarze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