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節慶特稿]端節粽飄香 仁風世代揚

◎編輯室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開端,天氣逐漸潮溼悶熱,蟲蛇活動也隨之頻繁,因此端午節的習俗多半與禳毒驅疫有關。人們會在門口掛上菖蒲、艾草以及榕樹枝等,民間常見的立蛋、取午時水、食粽或是龍舟競渡,亦都逐步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文化的科儀與風俗。

 

談到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莫過於吃粽子,以台灣來說依據烹調方式與粽葉到食材選擇的差異,可以分成北部粽與南部粽二種,北蒸南煮,各有特色,獨具風味。無論是北部粽或是南部粽,從前置作業的準備,一直到最後的步驟,用棉繩將糯米與餡料牢牢的綁緊在竹葉內,讓粽子在烹調的過程中不會溢出來或是散掉。每一顆飽滿紮實的粽子,吃下的每一口懷念家鄉味,都是來自於烹調者耐心以及用心的準備。

 

濟公老師曾經慈悲過我們,吃粽子也是有禪機的,粽子的米猶如「道」的種子,粽線則代表天命金線,我們要用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來把它綁緊,若沒有綁緊在蒸的過程當中,裡面的料會流失掉,若用六度來綁,這功德是圓滿的。

 

誠如《厚德大帝慈勉輯要》一書中,厚德大帝所慈悲:「轉念是化身,起一念善即善行,起一念惡即惡行,念是善惡業的種子。」又慈云:「谷神不死是天地根,玄牝-能生一切善惡心,勿輕視這空谷靈明之神,是天地之門-源頭。」

 

道為天地之根源,即用顯體,聖人取法於道,止於純然之至善,顯於外在身相,修一切善行,能滅種種業惱。自古以來天下間的萬事萬物皆是以道為依歸,依理而運行,辦事知道輕重緩急,才能隨順因緣來圓滿此生的功課。

 

生命有限,慧命無窮,修道辦道要像粽子一樣以寬闊的胸襟來包容一切,以共同的目標來凝聚眾人的力量。縱使遇到順逆境對於色身的考驗,也要將它視為是對心性的一種昇華,煉就出另一番甘醇的滋味,把握時機,將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發揚於世。

 

※編按:

《厚德大帝慈勉輯要》為2023年12月9日及10日,安東彌勒山母殿落成大典暨厚德大帝百歲聖誕活動時,為緬懷追思厚德大帝一生修辦精神,謝前人特慈囑文化組,重新編撰出版厚德大帝駐世時的慈悲法語。此書以中英泰文對照出版,俾利各地同修領會厚德大帝的慈語真意,參研溫習。亦同時出版《禪的實踐》一書,闡揚老前人對三寶心法修持的大智大慧。

 

歡迎各界十方顯達,向文化組索取《厚德大帝慈勉輯要》或《禪的實踐》,隨書附贈絕版品—厚德大帝慈悲法語書籤(款式隨機),時時品讀厚德心語,亦可作為道親間結緣成全用,讓聖哲智慧能代代傳承。


تعليقات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